多措并举破解新能源车充电困局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充电桩成了车主的“刚需”,充电桩建设、安装需求持续攀升,但个别物业公司并不配合安装,因充电桩安装、使用引发的纠纷持续增加。为解决新能源车充电问题,一些小区和公共停车场内都增设了充电桩,但时常被燃油车占位。还有充电价格不透明、服务没保障等乱象,给车主带来充电、出行焦虑。
如何破解新能源车充电困局,让新能源车主安心出行?《法治日报》记者正常采访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教授翟业虎、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王叶刚和北京瀛和(沈阳)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刘国照。
王叶刚:业主既可以依法主张在自己的专有车位安装充电桩,也可以在其他公共区域安装充电桩。
对于业主在自己专有车位安装充电桩的行为,依据民法典第272条规定,业主对其建筑物专有部分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业主有权利在自家专有车位安装充电桩。如果物业公司不允许业主安装充电桩,构成对业主专有权的侵害,业主有权基于物权请求权要求物业公司停止侵害、排除妨碍,也可以依法请求物业公司承担侵权责任。
对于业主在共有部分安装充电桩的行为,依据民法典第273条规定,业主对建筑物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权利,承担义务。对于业主在共有部分安装充电桩的行为,可能涉及相关公共区域用途的改变,依据民法典第278条规定,该事项应当由业主共同决定,即应当经参与表决专有部分面积四分之三以上的业主且参与表决人数四分之三以上的业主同意。在符合该规定的条件下,业主也可在小区公共区域设立共享充电桩满足用电需求。
翟业虎:在小区内,无论居民是否拥有固定车位,若安装了公共充电桩设施,该设施应保证服务于整个小区的新能源车。在充电桩数量有限的情况下,需建立类似小区管理规约的自律协议,由全体业主和居民共同遵守。通过协议明确规定,如何有序且充分的利用充电桩设施,例如按照时间或排队的先后顺序使用充电桩。若业主、居民不遵守相关规定,如占用充电桩车位,导致其他车主、居民没办法使用公共充电桩设施,则在协议书中规定,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或物业管理委员会有权将该车辆强行移离。相关联的费用应由新能源汽车的所有人或使用人承担。
刘国照:能采用车牌识别与智能地锁联动,通过技术方法杜绝占位。当燃油车等其他车辆驶入充电车位时,系统可以通过车牌识别技术迅速识别并通过语音和显示屏提示车主“充电车位,燃油车请勿进入”。同时,地锁不进行降落,直接阻止燃油车进入停车位,从而有效杜绝燃油车占用充电桩车位的现象。
记者:据了解,自2016年实施新国标规定以来,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口需要符合新国标的要求。按照有关标准,不一样的品牌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应该能够通用。但实践中,有部分车主反映出现充电口不兼容,比如充10分钟自动断电,而且若不是本品牌充电桩,没办法使用预约充电等功能。如何让不一样的品牌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实现真正兼容?
翟业虎:充电插头的问题属于标准化范畴,需要国家有关部门进行统一规范。在车企销售过程中,国家可能会针对充电桩接口制定出一系列具体而明确的技术方面的要求,以确保市场的有序性与兼容性。
若插座类型不一,可考虑采用转换插头作为解决方案,以此作为过渡性的技术方法来促进不同设备间的互联互通。同时,国家应果断采取一定的措施,设定一个清晰且合理的期限,要求所有相关方在该期限内全面统一采用某一特定的插座类型。
记者:在节假日,新能源车抢充电桩的情况经常发生,怎么样才能解决充电桩不足问题?
刘国照:研发超长续航的新能源电池,续航增加,充电次数相对减少,可缓解充电桩不足问题。
科学布局充电桩。有序处置低效“僵尸桩”,增加“两区三中心”的充电桩建设,合理科学测算办公区、写字楼、商超、学校、医院、旅游景点等公共区域客流密度和利用率等因素,适当增加公共充电桩数量,缓解“一桩难求”的现象。
提高充电桩充电效率。通过技术方法将充电桩效能提高,为充电节约时机。加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统一化。政府和行业协会合作,制定统一的充电设施建设标准,明确充电桩的技术方面的要求、安全要求和服务要求,包括充电接口、安全准则规范、充电功率等,确保充电桩的质量和可靠性。同时,发展多种类型的充电基础设施,包括快充、慢充、直流充电桩等,满足多种用户和场景的使用需求。
记者:充电桩由谁来监管?怎么样才可以规范充电乱象,确保产业健康发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刘国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对充电桩运营公司进行审查,着重监督其是不是合乎法律经营。受理消费者相关投诉案件,对充电桩运营企业的不规范经营行为进行指导和纠正,严厉打击“收费套路”等现象。
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对充电桩收费标准做规范。价格主管部门应会同住建部门、电力部门科学制定充电桩收费标准。实行政府定价的,收费标准由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核定;实行市场调节价的,收费标准由充电服务企业、公共停车场经营者或者管理者依照公平合理的原则自主确定,并在公示后执行。(法治日报)
经过168小时满功率连续运行考核,全球最大华龙一号核电基地、由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电投资控股的漳州核电1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社交网络的去中心化推动着信息平权,使人人都有麦克风。但这并不代表人类能发布虚假错误的信息。科普信息的发布与传播不能被流量为王和眼球效应所裹挟,而应坚持科学性、合法性。
记者2日从中铁(上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上投”)了解到,全球首台高压射流—机械联合破岩盾构机“山大号”于近日在济南轨道交通6号线
当下,人工智能的火热让人们对其有了深刻的体会。尽管许多人并不完全了解人工智能的工作原理,但一提起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汽车、智能交互机器人、机器狗、无人机等已广为人知的应用便浮现在人们脑海中。
实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要靠科学技术创新培育新动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闸门开合,水涨船高。2025年1月1日,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发布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三峡枢纽通过量达1.59亿吨,连续三年突破1.5亿吨大关。其中,三峡船闸运行10000余闸次,通过量1.54亿吨;三峡升船机运行4700余厢次,同比增长5.1%。
波澜壮阔的海洋中,更多宝藏正待发掘,深海油气资源就是这里面的宝藏之一。深海区域有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如今已成为全世界油气资源的主要接替区。
在数字化快速的提升的时代,我们产生和需要存储的数据量呈爆炸式增长。传统的存储方式,如硬盘、磁带等,正面临存储容量有限、维护成本高以及存储设备寿命短等诸多限制。
长期以来,科学界一致认为这两种记忆在大脑中可以协同工作。然而,当两种记忆产生冲突时会发生什么?
量子计算正加速发展!2024年12月上旬,谷歌公司推出其最新量子芯片Willow。几天之后,我国科研团队在预印本网站arXiv发布了“祖冲之三号”的相关成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费方式把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
30日,“天目一号”星座23颗卫星、“云遥一号”系列12颗卫星进入中国气象局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并实现业务运行。这是商业小卫星数据首次获准进入中国气象局业务系统,为我国气象预报预测提供有力支持。
教育部日前部署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及试点工作,要求2030年前实现基本普及。这对抢占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和人才高地至关重要,必将引发教育领域的系列深层变革。顺利推进人工智能教育,需深化基础研究,把握底层框架和逻辑,做好体系化构建。
享受便利的同时,掌握它们背后的核心技术更重要。如何培养更多懂人工智能、会应用AI、能研发人工智能的人才?
30日,中国工程院、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发布的《2024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整体向好,制造业全球竞争力处于上涨的趋势,在提质增效、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呈现诸多亮点。
《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报告》发布——晒晒中国空间站的亮眼“成绩单”
2022年12月31日,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在建成两周年之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于12月30日首次发布《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对两年来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了系统性总结。
从7000米级“蛟龙”号,到4500米级“深海勇士”号,再到创下10909米深度之最的“奋斗者”号,我国载人深潜能力不断突破,技术迭代能力快速提升,征服深海的故事不断续写。
当前,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层次地融合,通过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实现了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管理,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科技部30日发布了2023年度全国科普统计数据。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在科普经费投入方面,2023年全国科普工作经费投入首次突破200亿元,筹集额达215.06亿元,比2022年增长12.60%。
“探索三号”12月29日顺利抵达三亚崖州湾南山港公共科考码头,正式入列。这是我国首艘设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
- 上一篇:content
- 下一篇:最小最安全的智能插座ivyplug敞开众筹